第545章 益州法正-《三国:人在宛城,开局截胡曹阿瞒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还有这等事情?”

    当听见这个消息之后。

    曹仁、曹洪二人,顿时大怒。

    毕竟在他们看来,曹昂的这个计策,虽然说针对的乃是刘璋。

    但是受益的,却是这些读书人。

    毕竟以往时候,普通人想要做官。

    要么是走征辟制,要么走察举制。

    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,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、州郡辟除两种方式。

    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,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,或备顾问,或委任政事。

    不过自从汉末宦官当政之后,这项制度基本已经废除。

    现如今的小皇帝,乃是泥塑木偶,就更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再说了,名气大到能让皇帝知道的人,他若是想做官,那还不是轻而易举。

    因此,这个制度,说白了,对于普通人而言,那是想都不要想!

    至于察觉制度,也是亦然。

    察举制,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,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。

    察举制,初期以“乡举里选”    为依据,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。

    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,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、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,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。

    后期,宦官把持用人大权,选官制度更加腐朽,出现“举秀才,不知书;察孝廉,父别居”的腐朽局面。

    因此,普通读书人想要通过查举制当官的途径,基本也已经被封死。

    许都那边,为什么盘踞那么多读书人。

    除了许都是现如今大汉的国都之外。

    更是因为许都每月举行的“月旦评”,乃是一个扬名的好机会。

    这些读书人每月,都在等待这个机会,一举成名,从而入仕为官。

    不过,虽然说“月旦评”相对公平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数以万计的读书人而言,仍旧是僧多粥少。

    而曹昂的这封檄文,却不尽然。

    檄文上明确写着,只要能力合格,就可以入仕为官!

    这等诱惑,对于推行积极入世的儒家子弟而言,无疑是之名的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?

    明明刘璋已经竖起了汉室正统的大旗,但是来投奔曹昂的人,相比于刘璋,却是只多不少。

    而曹洪、曹仁二人,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,才会心生感叹。

    此刻,见有士兵说,有人赶来捣乱。

    二人顿时就不乐意了。

    于是在属下人的带领下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