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联觉!音画练习曲!!(求订阅!月票!)-《百万调音师:我只好亲自上台了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看着李少杰那毋庸置疑的态度,王中平教授倒是也没说啥。

    虽然担心事情闹大。

    但今昔不同往日。

    若是你敢先闹事儿,那丢人的可不是我们。

    没必要为此瞻前顾后,畏畏缩缩,反而要争光!!

    于是,王中平教授笑呵呵的拍了拍李少杰的肩膀,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记住几个原则!!”

    李少杰侧耳倾听。

    “绝对别先开第一枪!!”

    “还击的时候不要动手,    不要说脏话,一定要大气,礼貌,尽显民族风范!”

    “但要极尽杀伤力!!”

    王中平教授的话,李少杰了然于胸!

    一味的礼貌不是礼貌。

    真正的礼貌是正直有力!!

    “嗯,放心。”

    李少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对于等下需要拿出的东西,    李少杰很有自信。

    很快。

    展示开始。

    作为东道主的李少杰,自然率先站出来进行自己作品的展示。

    微微一笑,    李少杰站起身,来到钢琴附近,开始解释起来。

    “我呢,因为之前创作《敦煌·慈悲颂》的时候,看着敦煌那一幕幕静止的壁画,突然就有一个不太一样的灵感与想法,所以,在这之后,我试着实践了一下。”

    李少杰的话,让很多音乐家看向李少杰。

    “虽然《敦煌·慈悲颂》在形式上进行了颠覆式的创新,但本质其实还是更加偏向于以画面描述的故事为主,所以......会更加的动态。”

    “但这次,我想试一试表达【静态】。”

    《敦煌·慈悲颂》的首演,会在一周后,    交流会的末尾进行。

    这中间关于作品的一些信息,这些人也多多少少的听过。

    毕竟,    算是中国代表们的压轴作品了。

    肯定是很让人好奇,    期待感早已拉满。

    但李少杰所说的这个“不太一样”的灵感与想法,    却不由得让在场的音乐家们在意起来了!!

    “如果说,    那种以音乐材料构建简单形象,利用整个和声织体与音乐的进行来推动这些形象交互运动,形成一幕幕【动画】或者是【故事发展】的话,我这一次的尝试就稍微有点不一样了。”

    李少杰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“我这一次想做的,是用音乐材料,动机,去展示颜色,线条,将技巧变作画笔,去勾勒出一副静态的画面!”

    “我将这种尝试.......称作【音画练习曲】!!”

    哗!!

    全场的音乐家们惊讶的睁大了双眼!!

    这听起来很难懂,但实际上很简单!!

    就比如,如果很多常规音乐,是一幅幅画面,在进行中,变成了动画,描述了一个故事的“形象”音乐......

    那么李少杰的尝试就更加抽象了起来!!

    是的,他描绘的不是一幅幅画面去进行,    变成动画。

    而是在描绘一個画家,    在一张纸上,    一笔一笔的作画!!

    所作的画,自然便是静态的!!

    如果说,以前,单个乐句,或是音乐动机,和声,描绘的是形象。

    闪电,黑夜,暴雨,然后交织在一起,给了你一个非常形象的动态画面。

    这样的感觉非常的直观。

    一上来就会有很浓的画面,然后画面运动,阐述故事。

    那么,李少杰就是用单个乐句,不同的音乐动机,和声,色彩,这些技巧,去当做不同的曲直线条,颜料,不同质感粗细的画笔,去从无到有,逐渐填补出一张画!!

    这样的表达无疑就非常的抽象了。

    而且只有在完全作画完毕后,整个故事内容才会彻底的展现!!

    “我的上帝,还可以这么去尝试?!”

    一名来自捷克布拉格的音乐家忍不住惊呼起来!!

    与身边音乐家惊讶的对视一眼,为李少杰这种完全与众不同的思路感到震惊。

    “当然可以。”

    李少杰似乎是听到了什么一般,笑呵呵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因为起因就是在通过壁画创作的时候突发奇想。”

    “我能不能将【联觉】运用到音乐上呢?!”

    联觉!!!

    是的。

    联觉,其实就是指的感官交叉!!

    有时候,视觉是视觉,听觉是听觉。

    但有时候,在一些更为有“天赋”的人身上,会体现出很强烈的联觉状态。

    其实,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联觉。

    比如,看到蓝色感到冷,看到红色感到温暖,这也便是冷色调暖色调的由来。

    又比如望梅止渴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大脑产生的共同感受!

    其实,在广告中,以联觉思维设计出的暗示就非常的多。

    设想,在酷热夏日,一身清凉却被热到流汗的主演大口的喘着气,皱着眉,汗珠不断落下。

    哪怕你在吹着冷气,也会清晰的感受到这种炎热与干渴。
    第(1/3)页